
试用期工资需遵循相关法律规定。根据法律,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能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同时不能低于企业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在约定试用期工资时,企业与劳动者应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可以按以下方法操作: 第一,确定参考标准。可依据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转正后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来确定,但前提是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例如,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2000元,劳动合同约定转正后工资为5000元,那试用期工资按百分之八十算为4000元,这符合相关规定;若约定试用期工资为1800元,则违反法律规定。 第二,在劳动合同中清晰表述。明确试用期工资具体金额或计算方式,避免模糊表述引发争议。 第三,遵循公平合理原则。约定工资应与劳动者的工作内容、工作强度等相匹配,体现公平公正。 总之,企业和劳动者约定试用期工资,既要遵守法律底线,又要遵循公平合理原则,在合同中明确约定。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企业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试用期内,劳动者与企业同样存在劳动关系,当劳动者结束试用期离职,无论是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还是企业因各种合法或违法原因辞退劳动者,用人单位都有义务在劳动者离职时一次性结清工资。 若用人单位未在离职时结清试用期工资,劳动者能够最终靠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劳动者可先与企业友好协商,要求其支付工资。若协商无果,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责令企业限期支付。此外,劳动者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通过仲裁裁决要求企业支付应得工资。 试用期劝退工资通常应立即结清。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企业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从法律层面看,试用期被劝退属于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用人单位有义务及时支付劳动者应得工资。若不立即结清,劳动者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若用人单位未立即结清工资,劳动者可先与单位友好协商,要求其依规定及时支付。协商不成,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责令企业限期支付。若企业逾期仍不支付,劳动者还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企业支付工资及赔偿金。 实践中,多数正规企业会在劝退时立即结清工资,但也存在部分企业拖延支付。劳动者需了解自身权益,必要时通过合法途径追回应得工资。
上一篇:车辆事端分判规范是什么
下一篇:江苏化工网-世界农化网